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yurvedic diet阿育吠陀飲食.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ayurvedic diet阿育吠陀飲食.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10 September 2016

得閒捱下苦 消炎又殺菌!10Sept2016@MyCookey



天生喜歡吃苦味食物的人應該只有少數吧!除非病了,不得已要吃藥。但如果沒吃苦味食物,卻覺得口裡有苦味,事出必有因!現代醫學認為口苦,跟口腔衛生欠佳有關,是細菌積累所致。除了多飲水,將殘留在口腔的毒素沖走,順道減少胃裡酸性含量,還有以下介紹的方法。

4大方法:
1.注意口腔清潔,認真仔細刷牙和使用藥用漱口水,以防細菌積聚,變得滿口苦味。
2.Baking Soda和鹽,以11份量用來刷牙,加少許水調成糊亦可,每日2次。有助去除牙齦和牙齒上引致苦味的牙菌斑Dental Plaque
3.增加唾液分泌,例如吃酸味的柑橘類水果,飲橙汁或檸檬水,直接沖淡口腔裡苦味。
4.肉桂和丁香這兩種香料,都有助驅除苦味。可取其中一種,把一小匙份量含在口中,每天數次。

其實若本身患有胃酸倒流,也經常感覺口腔裡苦苦的,因此宜改變飲食習慣,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進餐時不要狼吞虎咽,應該放慢一點享用美食,最好每日少食多餐,慢慢吃。


肉桂丁香茶



也可用肉桂和丁香泡茶飲用,泡茶方法如下:
材料:
水 1杯半
丁香 1
肉桂粉 小許
茶葉 3/4茶匙
糖 1茶匙
牛奶 1湯匙

做法:
1.
水中加入丁香碎及肉桂粉,煮沸。
2.
蓋上鍋蓋再煮2分鐘,以保存香料所釋出的香氣。
3.
轉小火,加入茶葉,熄火,靜置一會。
4.
倒進杯裡,加糖及加奶即可飲用。

小貼士:
這香料茶的味道頗印度奶茶Indian Masala Chai Tea,不過是極簡化版。如喜歡肉桂的味道,可直接使用桂皮。茶葉也可用茶包,不用隔渣較方便,茶葉選用紅茶全發酵茶,如阿薩姆紅茶Assam

肉桂和丁香



苦味淨化身體
根據阿育吠陀,苦味對多種生理問題都有幫助,所以《孔子。家語。六本》提及的「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苦口良藥的原出處──確是對的。
苦味由五大元素中之空間和風組成,因此也帶著輕、涼和乾的特質,由於苦味的分子很微細,能於狹窄管道內進出自如,有助保持身體微循環通暢無阻。同時,吸收黏液,殺菌、抗菌和抗炎也是苦味食物的功用。
苦味有助平衡體內Pitta之火及Kapha之水,緩和水腫現象,也可以減低炙熱及瘙癢感。不過,吃過量苦味食物會令Vata之風大增,使身體因脫水而變得乾燥,甚至令人頭暈及失去知覺。

咖啡、朱古力都是廣為人知的苦味食材。



代表性的苦味食材,包括有苦瓜、黑咖啡、黑朱古力,香料方面,有薑黃這種內服外敷均適宜的苦香料,還有芫荽籽Coriander Seeds、胡蘆巴Fenugreek Seeds。其實很多綠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和椰菜,凱撒沙律必用食材羅馬生菜,以及蘆薈及羅勒,都是相當容易應用於日常烹調的苦味食材,大家可以多多發揮烹調創意,製作苦而有益的美食。



Saturday, 13 August 2016

4大方法 破除心癮減食量 13aug16@Mycookey

心情不佳就想吃某些食物,例如甜食、煎炸食品。又或特別渴望食某種味道、質地、口感的食品,例如鹹、甜、酸、Creamy或脆卜卜的。

這種食物心癮(Food Craving)跟營養關係不太,是我們的腦袋,將特定食物,與快樂和獎賞連上關係。我們的記憶、聲音、氣味,還有地點情景,都會勾起心癮。在戲院便想吃爆谷、聽到拉汽水蓋掩的聲音就想飲可樂、聞到炸物的芳香就想吃炸雞。

心癮原因各有不同,只要不過量,不妨吃少許滿足一下自己,強逼戒食反而令自己不開心,不如試試阿育吠陀飲食方法,看在你身上是否可行?

1.苦澀食物助降火

現今都市生活節奏極快,易令人疲於奔命,無論你體質為何,日常活中都容易感到失衡。例如緊張和不知所措時,便是體內Vata風元素失衡。為了找回平衡,我們會傾向渴求甜、酸和鹹食,因為這些味道能緩和Vata的失衡。
憤怒、偏執和激動時,即Pitta火元素失衡,會想吃像雪糕、凍飲等既甜且冰凍的食物。其實,苦和澀味食物也能降低和鎮靜Pitta之火,不妨多加利用。
如果知道自己將要面對壓力處境,例如面試、會議、工作報告限期將至等,又可帶一些健康零食,像杏仁、杏脯等在身邊,用以安撫可能出現的Vata之風失衡情況。
苦澀味食物代表有苦瓜、薑黃、蘆薈、生香蕉、秋葵等,都能下火。



2.六味通吃

阿育吠陀視六味理論(Rasa Shad)為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建議可將甜、鹹、辛辣、澀、苦、酸這6種味道,包含在日常主餐的飯菜中,因為每種味道對健康各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全面營養,並有助減少吃的心癮,將食慾和消化拉回正軌。
現代飲食慣性偏重品嚐鹹、甜、酸食物,少有進食苦、辣和澀味食物,不妨從深色蔬菜中吃一點苦,包括白蘿蔔的辣、豆類、椰菜的澀,用它們作為配菜、前菜等。
當然,這也要配合每個人的體質而定,進食六味比例多寡,各人不同。想知自己的身心體質,請做這小測驗:阿育吠陀體質分析

簡單來說:

Vata體質:
甜、鹹、酸味食物有助平衡身心,因為這三種味道帶有熱、濕和油的性質,正好緩和風的冷、乾和粗糙。但應少吃苦和澀的食物,因為苦澀食物帶有乾燥性質,恰好令本已乾燥的Vata之風更乾更粗糙。
Pitta體質:
平衡身心的方法是多吃甜、苦及澀味食物,能幫助Pitta之火降溫及減少胃酸性大增。酸、鹹和辣味則不宜多吃,因此這些食物會令身體升溫,能量消耗更快。
Kapha體質:
最好避免甜和鹹食,前者會令人增磅,鹹食令水份滯留,令本身已充滿水份的Kapha人,更易出現水腫情況。宜多吃苦、澀和酸食,利用其涼、乾及熱的特質維持平衡。


也許深色蔬菜味帶點苦,但為衡均健康著想,適宜多吃。



3.細嚼慢嚥

吃飯不是比賽,別急著進行。進食本身就是享受,不需要「斬料」或「加餸」──佐以劇集、八卦新聞、電子遊戲。坐好放鬆慢用,脊椎自然伸展,肩膀放下不緊張,餐盤放在臉部的正前方才開餐,有助培養良好的身體姿勢。
將吃視為實驗,送進嘴裡每口食物都是一次全新發現。用眼睛欣賞餐盤上食物的色彩,聞一下菜式的芳香,品嚐食材質地和味道,感覺一下仔細咀嚼後的滋味,然後才徐徐吞嚥,這既有助消化,很快你會發現連食量也明顯減少。
坐在餐桌前專心吃,免得食不知道,也無助於營養吸收。

4.聆聽身體

各路專家提出很多營養飲食健康資訊,但最重要是先考慮自己的身體。人人的狀況不同,就是同一個人,此刻與昨天也有分別,與其聽從來外界意見,不妨多感知身體發出的訊息,像肚子餓了會「打鼓」,就知道是時候吃飯了!
肚子餓了便進食,不因時鐘面上的數字提醒才開餐。如果你的工作場所有必須遵守特定的午飯時間,若剛好不太餓,不如吃少點,等到晚飯再多吃。真正餓了才進食,你會發現食物更滋味,也更清楚該選吃甚麼。


Sunday, 7 August 2016

腰果預防腦中風 真身見過未?7aug2016@Mycookey



自從在素菜館多次品嚐到滋潤又美味的素燉湯,就念念不忘很想嘗試自己煮。
經廚師指點和參考食譜,素高湯內除了廣為人熟悉的甘筍、粟米、栗子、花生、馬蹄、冬菇蒂外,原來還使用了腰果。
連忙翻書上網,以便了解這種能令湯品變清甜鮮美的腎形堅果。
腰果,並不只是香口零食或炒雞丁的伴碟!





掛在腰果樹上的果實,色澤鮮豔的是假果Cashew Apple,附在底部如腎形的硬殼裡,就是腰果樹的種子,也就我們熟悉的堅果:腰果。
由於收藏腰果的硬殼會釋出引致皮膚過敏和皮疹的毒素漆酚Urushiol,故腰果會經乾燥處理,再烤焗或蒸熟,以去除毒素才出售。又或加了蜜糖、鹽等烤成甘黃香脆的零食。
腰果做菜可甜可鹹,如將炸腰果碎撒在沙律,能增進菜式口感。印度咖喱裡也發現腰果的蹤影,作用是增添咖喱的厚度、香氣和濃稠質感,通常配搭
雞肉或大蝦咖喱。對花生敏感人士來說,腰果醬是不俗的替代品,取其相似的豐盈質感和芳香。腰果甜點也很精彩,例如滋潤的腰果露,或各式造形的腰果蛋糕或果撻等。
腰果食譜:
 
八寶蓮藕素湯




根據阿育吠陀的「甜、酸、鹹、苦、辣、澀」六種味道分類,腰果屬於甜,意思是它有助滋養身體,帶來生命力。另一方面,如果按消化後作用來談腰果,阿育吠陀的看法是,吃後會讓人感覺熱、重、乾,也有難消化的傾向,因此是屬於會令風Vata、火Pitta、水Kapha體質傾向加劇的食材,這豈不是包含了所有人?
那麼大家都不應吃腰果嗎?不是的,像阿育吠陀等傳統養生智慧所總結的經驗,並非要給出絕對好或壞、應該吃或不可吃等訓示,而是啟發我們注意自身目前的狀況,吃對的食物和適當分量。例如天氣熱遇著正在煩躁時,去吃激辣食物,無異於火上加油吧!至於阿育吠陀對腰果的建議食用量,是每日在2湯匙之內。適可而止,也是養生之道呢。




腰果因為形狀似腎,常被人稱作能以形補形的補腎食材。《本草拾遺》說腰果仁主渴、潤肺、去煩、除痰。《海藥本草》指腰果主治煩躁、心悶、痰鬲、傷寒清涕、咳逆上氣。
談到營養成分,腰果所含的亞麻油酸及不飽和脂肪酸,屬於有益的油脂,對於素食者或不愛吃肉的人,能有助預防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和心臟病,腰果也含有蛋白質、澱粉質、糖、鈣、鎂、鉀、鐵和維他命AB1B2B6
平日可吃3-5顆腰果當作零食,又或將壓碎的腰果撒在白飯或粥上吃,不失為補充能量與一天所需飽和脂肪酸的簡易方法,不過為免過量攝取鹽份,最好選擇吃不加鹽或蜜糖的原味腰果。


Saturday, 30 July 2016

香料泡茶 撲火解燥 30July2016@Mycookey


根據體質或能量狀況,以合適的香料泡製香草茶飲用,是印度阿育吠陀的養生飲食原則。
人的體質屬性可分為風(Vata)、火(Pitta)、水(Kapha),想知自己的屬性,可先參考此文章:體質對照
當風(Vata)、火(Pitta)、水(Kapha)失衡時,想它們回復平衡,不妨用以下香料泡茶,亦可在烹調時候加一點相關香料作為調味,均有助緩和或激化能量,讓身心回復平衡的健康狀態。


Pitta之火

當體內Pitta之火失衡時,便會出現任何事都會惹起我們想發脾氣的情況,這時宜尋求下火冷卻降溫的方法。
這並不限於天生體質屬Pitta之火的人,我們每個人也內含風、火、水這三種能量,既有和諧狀態時,也有失控時。
對治火能量過盛或不足的草藥材料:玫瑰花瓣、甘草、荳蔻、生薑、肉桂。

根據阿育吠陀,有冷卻作用的玫瑰花瓣、味道屬於甜的甘草,都能安撫Pitta之火。
此外,失衡的火能量亦容易干擾消化之火Digestive Fire,不但令負責消化器官受難,消化系統的運作亦大受影響。荳蔻有助緩和腹脹及腸道脹氣,生薑能幫助消化和增進食慾,肉桂亦有調節消化作用之效,對偶然出現的胃部不適有一定幫助。然而,如果本身長期受腸胃病困擾,還是應該睇醫生,查明個別病況對症下藥。

玫瑰花瓣泡茶,有助冷卻過盛的Pitta之火。



玫瑰花茶
材料:
乾玫瑰花瓣 1-2
水 3
蜜糖或其他糖類 適量
做法:
1.
將乾玫瑰花瓣置於筲箕,以水沖洗乾淨,備用。
2.
鍋中注入3杯水,將玫瑰花瓣放進水中。
3.
煲煮5分鐘,隔渣。將花茶倒進杯,以蜜糖或甜味品調味,即可飲用。

小貼士:
想自製乾玫瑰花瓣,建議到信譽可靠的香草茶店選購玫瑰花瓣,如果有興趣自己進行乾燥處理,記得向花農選購有機栽培及甜味品種的玫瑰花。將花摘下來逐片花瓣檢視,確保上面沒有露水,放進乾淨的茶包紗袋,只裝至半滿,袋口用橡筋圈包好,吊掛在溫暖乾爽和陰暗的地方,使之自然乾燥。一般由數天或一星期便可完成。


Vata之風

在平衡狀態中,本質是靈活輕柔,有彈性,能變通,富創意。失衡的時候,像停不下來的風般令人無所適從,雜亂無章。就算不是Vata人,有時也會感覺浮躁卻又難以定下來,燥動不安或焦慮,顯然是體內Vata之風失控亂闖。
對治風能量過盛或不足的草藥材料:甘草、荳蔻、生薑、肉桂。
這時我們要將靜不下來的心思安頓,放鬆身體。本身味道屬甜的甘草,有助安撫受干擾的Vata之風,有助保持冷靜及警覺性。腸胃同樣會因為Vata之風的擾亂而令消化受影響,因此對治失控Pitta之火而使用的荳蔻、生薑和肉桂,在這情況下同樣適用。
宜到信賴的藥材舖選購甘草根,將之切小塊或磨粉均可,但若泡茶,切小件較方便。



甘草茶
材料:
水 1(4安士*)
甘草根(刨薄片或磨碎) 1茶匙
*
4安士水對1茶匙甘草
做法:
1.
以中火煲水,水燒熱而未沸騰時下甘草。
2.
待水燒至沸點,熄火,靜置57分鐘。
3.
隔走甘草,即可飲用。
小貼士:
1.
離火浸泡時加一片約一吋厚的生薑,便成感冒咳嗽的天然良藥。
2.
甘草不宜服用過量,否則影響腎上腺皮質功能,有機會令人水腫或腳腫。建議每星期喝不多於一次甘草茶,尤其血壓易升高者。

Kapha之水

在均衡狀態中,充分展現堅定穩固,可靠安全,包容和善解人意的本質。然而一旦失衡,便會傾向固執、散漫,只想享樂或偷懶。當Kapha之水失衡,不妨給自己的生活添加樂趣,Spice Up Your Life
對治水能量過盛或不足的草藥材料:乾薑、丁香、黑胡椒、荳蒄、薑黃
想協助你的身體添加活力,可用帶點刺激的香料,為心靈注入朝氣和能量,從無趣和缺乏動力的膠著狀態中醒來,這不只適用於Kapha體質人士,對於目前對任何事都起不起勁的人也適合。
乾薑粉是一種溫熱的香料,其辛辣味道能增加Pitta之火,激發活力的同時,緩和Vata之風與Kapha之水。丁香常用於烹飪,也用以製作精油。能促進消化及新陳代謝,對偶爾出現的胃氣、胃部不適有紓緩作用。
至於黑胡椒,阿育吠陀視為潔淨及抗氧化作用的香料,且能扮演運輸隊的角色,將其他香草藥的益處送到身體不同部位,從而強化消化及循環。荳蔻則被視為能同時平衡風火水三種能量的香料。薑黃是阿育吠陀養生烹飪常見香料,有助抗氧化,而內裡的黃酮薑黃素已知含有多種有益身體的元素,助肝臟排毒、支持免疫系統,還可幫助維持膚色健康。
丁香的丁子香酚Eugenol,有身體排毒作用。橙皮的橙皮苷Hesperidin,有助降膽固醇及血壓。



丁香橙皮茶
材料:
水 2
橙皮(洗淨) 半個
丁香花蕾 3-4
錫蘭紅茶 1個茶包
糖 適量
做法:
1.
將水煮沸,調致慢火。
2.
用手指將丁香花蕾壓成粉末加入水中,再將丁香花柄連同橙皮一同放進水裡,加蓋以微火煮15-20分鐘。
3.
熄火後才加入茶包,泡至茶色變深橙,便可倒進杯子,按個人喜好加糖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