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6 July 2015

呼吸和鼻孔

開始注意自己呼吸的細節......

支撐身體用的?




有人也曾經這樣想嗎?以為既然天生就有左右兩個鼻孔,它們必然是一起運作,吸氣一起,呼氣一起;

就像一雙眼晴和耳朵,在中軸線的左右兩邊,以擴大影像和聲音的同步接收,經頭腦分析調整,從而看和聽出清晰和立體感,

或許也想,兩個鼻孔一齊運作是正常狀態吧!除非「故障」──病了,傷風感冒令其中一邊鼻孔塞著,另一邊只好獨撐下去,而呼吸也倍感困難。


直至接觸瑜伽,其實,更正確地說,是直到上過以瑜伽呼吸法為主題的課,才覺察左右鼻孔輪班工作,一邊是主導,另一邊是副手,每隔約60-90分鐘換班。

現在,不妨試試將手指頭放在鼻孔前,檢查一下。最初,不易分辨,似乎兩邊都有「風」吹出來的,
再將兩手指湊近鼻孔,用力呼,有發現其中一邊「風力」明顯強一點?分辨不到?多試幾次便行。

寫到此時,再檢查一下,發現自己的左邊鼻孔是主力,右邊似乎正在「休息」,妙是,雖然沒空氣進出,右邊並沒呼吸困難或塞鼻不適感覺。

或許大家也聽說過了,呼吸和身心有連帶關係。

看得見的呼吸狀態,反映了看不見的內在狀態。

比如說,節奏急迫,甚至紊亂短淺,發出粗重聲音的呼吸,
當事人不可能是心平氣和。

人的情緒在起伏快速之中、在盛怒之際,內在的能量 (這字不用想得太玄太虛無飄渺處,或者說是精力元氣心力之類),都四處散落、放出去了,即使不至於虛脫,大概也要一些時間調適回氣。

相反的,氣息安定,心神也較安穩。


好了,再回頭說左右鼻孔進出氣息這件事。

根據哈達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tipika談呼吸法,
左鼻孔暢通,表示ida nadi陰脈活躍中。左鼻孔代表月,陰性,涼,放鬆,顯示右腦活動主導中,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認知,內省、直覺的力量;
右鼻孔暢通,表示Pingala nadi陽脈活躍中,右鼻孔代表日,陽性,熱,活力,顯示左腦活動主導中,邏輯思維分析的力量;

檢測出左鼻孔出氣較明顯,代表此刻身心比較放鬆,進一步來說,能在睡前處於較放鬆狀態,人更易於入睡。

右鼻孔較通的時候,從事需要集注意力的活動,像在電腦前工作、做功課,能受益於代表熱誠和力量的陽脈,又或,吃飯後,有活躍的陽脈,帶動內在產生熱能,能助消化。


關於睡覺時哪邊鼻子比較通,我有如下真實體驗。

常言道,睡前數小時就該放鬆身心,真不宜「用腦」。但是,我至今還是偶然會做不到,只活在頭腦,忘記了自己的身體。
忽視取捨的重要性,硬是想先寫完稿才去睡,終於寫完但時已是半夜,身體累透,頭腦卻停不下來,檢查一下鼻子,右邊果然仍在活躍中,左腦仍想著諸般事項,很多的靈感、想法、寫作題材......如浪花般一一湧上沙灘,甚至還能有閒暇分析自己,

問:現在我的頭像不肯關機繼續「loading」的電腦,但,電腦可以強行切斷電源,頭腦如此活躍不是按個鍵就停止的!
答:不就是像Dr Bhalekar教宇宙物質三種變化狀態Gunas時說的麼,時機不當,該休息時卻處於象徵活動的raja guna!那,明天睡醒再看看談物質三變化(rajastic, sattvic, tasmastic)的資料....

其實,思考是頭腦的功能,問題只是時候不對了,而關鍵責任就在本人,進叫你該給它休息時卻不斷刺激它運作,並且愈加活躍,如火花散落的創意見解,怎能一下子叫停就馬上止得住呢!:P

在這情況下,啟動右腦,正如上面提過,右腦活躍時五感認知也敏銳,

試著先從最顯眼的功夫做起,仍然臥在睡牀上,做仰臥轉脊(supine spinal twist),以腰為中軸線,使身體上下兩部轉到相反方向,重點在拉長肌肉,令人感覺伸展,是有助放鬆的瑜伽式子。

再來,也可以試試配合呼吸,在腦內觀想著身體每一個部位,從腳指開始向上,例如:想著左腳指,心裡默唸左腳五指,慢慢地,吸氣,呼氣,放鬆。接著想著左腳弓、左腳踝諸如此類,逐一放鬆。對啦,就像完成瑜伽式子練習後的大休息savasana,有些老師會輕聲唸著不同身體部位,引導同學放鬆。

亦可利用輔助工具,影響呼吸的狀態,也就是瑜伽捧yoga danda(上圖)。


這不是拐杖,是瑜伽棒yoga danda,作用是調適呼吸,令左右兩邊鼻孔的出入氣達至均勻──兩邊皆通。檢查鼻孔,看哪邊有空氣進出流通、哪邊沒有;將瑜伽棒架在「空氣流通」的一邊,過不久,便兩邊均通。如此,便可練習pranayama呼吸控制法,例如需要左右鼻孔暢通的Nadi Shodhana Pranayama (交替鼻孔呼吸法) 
瑜伽棒上部呈T字形,上方彎曲的設計方便架在腋下。


更現代化的設計是做成像小枕頭般,旅遊期間仍可練習pranayama,急就章的做法就是捲起小毛巾,像壽司卷一樣挾著,等待左右鼻子兩邊暢通。雖然方便、但沒了支撐,因為傳統瑜伽棒的下部立在身旁,可藉此放鬆肩膀。據說,這種古老的呼吸法輔助工具也是印度古代君王用以顯威嚴的工具。


大約四年多前,我在學校買了它回家,那時的印象是「鼻塞」可以幫助暢通,而隨後我才漸漸明白暢通鼻子、於練習之多重深意。就像層層碌開的洋蔥,知識要化作能活用和有益的生活智慧,逐小慢慢來吧!


在印度,老師們(理論課和實踐課即asana practice)說 ,左右鼻孔均通暢,氣息自然地進出,是身心平衡和連結的最美時光,左右的平衡,表現內在平靜狀態 (中脈sushumna順暢),是邁向更精進修習和提升的一步。事實上,各種呼吸控制法練習,也是從肉身層面的淨化與平衡開始,為持續一生的修練作準備。



題外話,不能確定那時,只記得應該是很小的時候,某次偶然發現,午睡醒來坐起在床的我,望看睡得正濃的媽媽,她的身體有時升,有時沉的情境吸引了我注意,便用手按在她臂上,我不記得動機想改變或單純感覺那動態,但那種下墜和升起都有時有候的感覺,於我是印象難忘的,這就是我察覺呼吸帶動身體動態的初次模糊印象。

所以,教課時總想一再請大家也放懷地注意這一升一沉節奏的妙趣,想象熟睡中的嬰兒,節奏均勻的呼吸,像海潮的漲退。


延伸閱讀:回想起上呼吸大師O.P. Tiwari的早晨呼吸課,除了把脈、練習呼吸法等,我們亦獲派Pulse Diagnosis for Pranayama Practice表格,在五天裡,每天四次(剛起牀、午飯前、晚飯後、就寢前)檢查鼻孔,記下哪一邊比較通暢,最後一天,大師總結出我們各人的天生體質屬性,並指導適合自己體質的呼吸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