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attvic悅性.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attvic悅性. Show all posts

Sunday, 31 May 2015

學習中的關鍵詞

對了,只要有約略翻閱談阿育吠陀的文章報導,便會發現有些一再重複出現的關鍵詞,例如,Ayurveda,ayur是生命,veda是知慧、廣泛意義的科學,"阿育吠陀"。
又如,Dosha。
但這個中文不好譯,曾見過有人用音譯像篤夏之類的,然而其識別程度似乎並不廣泛普及,那不如先了解一下它的意思。

Dosha有性質或類型之意,引伸為我們生下來便具備的屬性(身與心),有3種類型:Vata風, Pitta火, Kapha水 ,故又可以概括稱之曰Tri-doshas。


我們所處的物質自然界有其周的變化規律,3 Gunas:善性 ─ 變性─ 惰性 周而復此,循環往復。



Tuesday, 26 May 2015

能量充沛的悅性食物

印度學習時在飯堂吃到的各式sattvic food (善性、悅性,帶來有助提升的能量的食物)美味可口令人難忘。回來後,要原裝重現相當不易,但從中所得啟發也不少,例如eat more grains and roots,多吃縠物根莖。

通常午餐會有沙律 (晚餐則是湯水)。看到飯堂自助食物櫃上,一大盤以香菜調過味的粟米、青瓜和番茄粒沙律旁邊,有一小盤子盛著顆顆跳脫的綠荳芽,我也跟著大夥兒將兩者放進盤子裡,加點荳蔻粉、擠一些青檸汁提味,吃著感覺很新奇,不是想著味道口感喜歡與否,而是腦裡叮的一聲,對啊,萌芽,生命的誕生,如此生命力充沛,不就是悅性食物麼!

另一天,午間沙律組合有紅菜頭和綠荳芽,一邊吃著,一邊心裡想,待回到家裡,定必「照版煑碗」(即是模仿做一遍)!記得《Yoga & Mental Health & Beyond》的作者Prof. Bhogal 提到,瑜伽是「 experiential and experimental」,我這就多進出廚房試驗試驗!





Monday, 26 December 2011

Gunas 物質變化三趨勢與飲食


強調聯繫的瑜伽與重視飲食消化健康的阿育吠陀,跟傳統中國養生智慧談的固本培元不相伯仲,重視日常進食作息。阿育吠陀體系中,消化是平衡身體內在的關鍵。


不過現代生活中難免有因為節日喜慶而吃多了、到外地旅行,身體和心情也有因為適應問題而出現變化,令平時運作順暢的身體規律,多少受影響。

當然,也不是完全謝絕應酬甚至禁食,不過,參考一下印度傳統養生智慧關於吃的理念,也有發人深省之處,在這認知基礎上,加上自己親身試驗再作取捨。胃腸消化吸收或排斥,更多三思而後行,像腸胃炎康復初期會有的警覺性,不過呢,病好了,也許又容易忘了 :P,再度無節制大吃大喝的話,容易給消化系統帶來很大負擔的。



物質變化趨勢Gunas有3 種 ,這裡以食物為例說說這3種,注動健康的人,不妨多留意,作為健康飲食宜忌的取捨。


負面主導的惰性(tamastic):
惰性就是難以消化的,為身體帶來負荷的,容易令人怠惰、遲鈍的。
不新鮮的(如罐頭、冷藏食物、醃漬物)及陳腐的食物,所有肉類(因要耗用極多能量和時間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惰性食物被認為容易引起疾病和心靈遲鈍,對身心都有害無益。長期進食惰性食物,人會變得怠惰,容易激動,性情暴燥。


好壞參半的變性(Rajastic)食物:
辛辣的食物,雖易入口易消化,卻會引來身體多餘分泌,令人激動,引致反應過敏及情緒不穩。性質刺激的洋蔥、芥末、蔥蒜等、帶來麻醉效果的煙草、酒精等。而烹調時加入過量的香料、鹽分、醬油、辣椒等調味的食物也屬此類,即使是悅性食物(參考下一段)經油炸或過份調味後,雖然仍能為身體帶來能量,卻無益於心靈,也不宜多吃。

百分百有益的悅性又稱善性(Sattvic)食物:
有營養、易消化,對於身體和心靈都有裨益的食物。如堅果、水果、穀類及大部份蔬菜(洋蔥除外),也包括濃淡適中的綠茶及性質溫和的香料等。它們被視為有助培養高貴情操,細膩敏銳的身體和精神,令人強健而思維清晰,內心也更容易享受安寧和平靜。


但由此也可見到,即使本屬悅性的食材,經過加工烹調,也會變了性,像炸薯條、加了很多鹽或調味粉的果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