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7 June 2011

阿育吠陀,風、火、水(下篇)之和藹可親的老師

愈發覺得阿育吠陀印度傳統養生法有趣,所以在剛過去的年度瑜伽大會也選擇了不少談阿育吠陀的講座,知識聽的更多,但也要真切的連繫到生活,才能成為有益於己以至分享予別人的養生方法,且先花點時間閱讀、消化和自我觀察。

老師們國籍也許不同,講課都以傳統典籍為基礎,並順著各自不同的個性和教學風格,深入淺出地介紹這門傳統智慧,令我對阿育吠陀智識的了解更加立體。

留印期間,主講阿育吠陀課的醫生兼講師是位溫柔的印度婦女,每次都以一身印度服裝出現,不是 saree(由一條長布捲捲摺摺而成的沙麗)就是 panjabi dress(長衫裙配褲裝),成了包括我在內不少女同學注視的焦點(還有同學下課後請教老師穿沙麗的正確方法呢),最有型的是她騎著綿羊仔電單車來上課,順應不少同學對食材與體質配搭關係的提問,老師特別查考典籍,為我們找了不少中國食材性質!

在早前的瑜伽研習大會,選了不少有關哲學的講座,當然也包括阿育吠陀的課,講者是一位曾隨印度老師學習阿育吠陀的美籍老師,他形像化地描繪了三種體質的人各自不同的特色,那當然只是概括性的趣味描述,卻對於理解三種屬性有一定幫助,例如 Kapha 人有點黏黏膩膩的,有不願活動的傾向,想想它是水加土合成,就如同泥巴! Vata 因為由風加空間(或者叫大氣)構成,變動不停,飄呀飄的,不少練舞者都是風人呢!Pitta 火人裡裡外外都火熱,又特別愛刺激,不難想像他們會是狂熱投入高溫瑜伽或者對變化萬千的股票市場非常著迷的人吧!

照著阿育吠陀養生的原則,就是知道了自己的體質屬性後努力留意平日的作息,那是廣義地從飲食生活習慣待人處事思考模式等方方面面去覺察自己,不使體質屬性的傾向走向極端。
活著就努力地生活得平衡一點,是一種中庸之道。

每當遇著想法多多卻總難付諸實行,不如踏實地做些事,於是整理電腦內的文件檔案,相比起打掃書櫃易帶起一屋塵埃需要清理圾垃及刺激呼吸道,這是不錯的起步。

穿傳統服裝騎電單車來教課的阿育吠陀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