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May 2018

文章分享:11April2018@香港經濟日報「身心就位 培養一夜好眠」





 11April2018@香港經濟日報
身心就位 培養一夜好眠

你身邊是否也有朋友是睡寶寶,去到哪裡都能瞬間入眠?有人想睡卻難成眠,也有人覺得睡覺是浪費時光。然而優質睡眠的確是補充能量最佳方法,如此我們才能精神抖擻活力充沛去處事待人。好好為這人生三分一無意識時間做最佳準備及安排,則睡眠以至生活品質必漸入佳境。

現代生活有太多干擾睡眠的複雜因素,肉體繃緊、無形壓力長期累積,整夜眼光光睡不著,反不如手機般簡單直接,連上電源就進入充電模式。練太極的睡眠顧問坂本春在《其實你根本沒睡好》鼓勵我們檢視自身睡眠問題以改善品質,因為睡眠是自我保養和充電時光,乃人生「最有效率的自我投資」。

作者長期開辦改善睡眠講座,利用包括調整睡姿、選擇合適寢具、布置睡覺環境及身心鍛練促進深層睡眠等建議,協助學員尋回自然進入夢鄉的最有效方法。不過他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喚醒當事人致力去追求睡得舒適。這讓我腦海馬上浮現各式睡姿令人嘆為觀止的貓星人,輕鬆隨意安祥,教人會心微笑,舒服之於熟睡真的很重要!

熟睡有沒有必須用品?
談談打破睡眠的迷思,究竟是否有人人適用的睡眠時間?枕頭是睡覺必需品?作者認為兩者都沒有標準通則。前者只是平均值,唯有傾聽自己身心的聲音,仔細分析目前工作和生活形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最佳睡眠時間。
對於枕頭,作者的看法是,它並非人類睡覺的必須品。「枕著枕頭睡,意謂身體某處其實處於緊繃狀態」,例如當有駝背傾向的人躺下來,便需要有枕頭墊在頭部和床鋪之間的空隙,「但對於沒有累積疲勞壓力,骨架自然能伸直放鬆的身體,仰躺時背部能夠完全貼合床面,便不需要枕頭做支撐輔助道具」。
你看「枕」字以木為部首,可知最初枕頭多用木做,博物館裡展出的古人文人雅士使用的硬枕,修飾美觀狹小窄長,用法則跟現代不太一樣,因為它們並非墊於後腦勺,而是枕在脖頸上,以保護髮髻不散亂,這只適用於仰臥,而且看來也談不上睡得舒適。
我也用自己身體的感受來做試驗,檢視睡覺跟枕頭關係。練瑜伽是我每天日程,經過連番動態鍛練身體放鬆心也趨於寂靜時,必以攤屍式(savasana)作結,讓能量復甦,也如淨化重生。這瑜伽式子又稱大休息,顧名思義是軀幹置中左右均等手腳打開的靜止仰臥放鬆身體的姿勢,頭頸之間不需輔助物。這亦正如本書作者所說,骨架自然能伸直放鬆,不用枕頭也能入睡。

矯正入睡的睡姿
你是仰睡、側躺或趴睡?也許基於慣性,你會認為此睡姿感覺舒服。不過請回想你以此睡姿躺在床上時,身體各部位呈現怎樣的狀況。臉朝向哪方?手臂、腿、腳尖彎向哪方?大部份人也許從沒注意得這樣仔細,通常很難馬上回答。但這正好開始從觀察自己去認識自身狀況。最重要的是問問自己目前採取的睡姿時,身體和心理是否能處於放鬆狀態,即使睡姿古怪,舒適放鬆便成。

身體放鬆是熟睡首要條件
身體放鬆才會感覺舒適,舒適是熟睡基本。要檢視身體上的放鬆程度,作者提出原則是「躺下時懸空的部位=沒有放鬆的部位」。若身體仍有某些部位處於緊張狀態,躺下後不但無法一夜好眠,睡著也無法消除身體疲勞。例如肩膀或腰部懸空,表示必須長時間支撐肩或腰的重量,以成年男性單臂約近五斤重,若睡著時肩膀懸空,相當於整晚在肩上扛著一大袋米!

仰躺時查察身體隱藏的緊繃部位,亦即是身體並未與床墊貼合的部位,這通常包括頸、肩膀、背、腰、大腿、後膝、小腿、腳踝及腳跟。尤以頸部、肩部、腰部和後膝,最容易下意識地緊繃而形成懸空狀態。此時可將厚度相應的輔助物如捲起的毛巾、墊子或薄枕塞進身體與床面之間的空隙,以助身體自然放鬆。不過,如果空隙在腰與床面之間,輔助墊要放在後膝,腰便不會懸空,切記不要在腰下直接墊塞東西。
一旦順利進入睡眠狀態,身體自然會動來動去,甩開這些輔助墊,而經過整晚的翻身運動,身心便能放鬆。

除了找出身體「離地」的部分,不妨也感受一下身體各部位的偏側方向。臉是正面朝上或左右歪斜?下巴是抬高或收下而壓著喉嚨?手肘角度左右不一樣?手掌朝上嗎?雙腿分開的角度相同?雙腳腳尖方向?
重點是你必須用心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善用睡前一點點時間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只要每晚檢視一遍,便能更敏銳地接收到身體發出的訊息,明白緊繃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加諸了過重負擔於那個部位。

《其實你根本沒睡好 1週內找到最適合你的睡眠方式》
坂本春之(Hruyuki Sakamoto) 梨沙譯
台北 本事文化出版 2012


BOX:啟動睡眠模式
人已經躺臥在床,睡姿也調節好了,無奈睡意遲遲不來,試試以「想像斷層掃描法」如照射CT Scan般仔細感受身體,當然並非透過儀器而是純粹憑想像力來逐一意識身體每一個部分,重點是均等地感受全身每個部份,不要只將注意力集中在不適或緊繃之處,這有平衡身心,調節至更適合睡眠的狀態。

如有以下狀況,亦看看這些方法是否可行:
Q1滿腦子想著同一件事
放鬆緊繃的頭皮:雙掌包覆住頭顱盡量緊貼頭部兩側,但雙手不要使勁壓向頭顱,感受頭蓋隨著呼吸輕微膨脹或閉合,以手心的溫度暖和頭部,想像掌心溫度深深傳入頭蓋骨裡面,讓腦中盤旋不去的煩惱如隨溫度融化。
Q2覺得胸悶而睡不著
坐起來,針對肩胛骨一帶做伸展運動:十指交扣抱住後腦勺,上半身往左側扭動,至極限處停下來做三次深呼吸,再做右邊。
Q3半夜磨牙而驚醒
沿眼角外側往耳朵方向輕撫,找出僵硬的肌肉,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合併,用指腹輕柔按壓,別使勁用力按,同時緩緩呼吸,想像僵硬處隨著手指溫度逐漸消散。
Q4半夜毫無來由地醒來
透過緊繃的部位「呼吸」:先以「想像斷層掃描法」找出身心緊繃的位置。例如發現右膝緊繃,先以鼻子吸氣,想像進內體內的空氣流到右膝,接著呼氣,想像從右膝吐出來,也一併將緊張情緒排出體外,藉著呼吸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