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9 May 2016

【健康書房】家居減物修心兼瘦身 10May2016@香港經濟日報

家居減物修心兼瘦身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撰文: 吳慧芬 自由撰稿人/瑜伽導師
欄名: 健康書房




二三月間旅居意大利遠親家裏,享受悠閒鄉村生活之外,也往鄰近城鎮作三五天小旅行,亦即是從香港帶去的行李要篩選再精簡,只挑必需品隨行,以減少旅途負擔。

事實證明,期間只要有那麼一件行李就能過活,乘火車、在旅館上落樓梯更省力,身心都感覺輕鬆舒服,投入於遊歷異國該有的樂趣之中。

有說,因為人在旅途屬於非常時期,不可能家裏所有用品都帶上,取捨是必須。然而,如此清簡只有在非常時期做得到,而平日在家裏就難辦嗎?

我們當然不會刻意將自己的住家變成貨倉、令自己陷入病態囤積或住在垃圾屋。儘管居住空間有限,如果還放得下,那些由於種種原因閒置在家的各種物件,就姑且留下來吧!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的作者佐佐木典士用自身經驗道出重點:當一個人擁有超過自己能力負荷、數量龐大的物品時,這些物品就會成為壓力的來源,讓人完全無法顧及最重要的事情。

留住現在

因為只有本人才知道物品是否重要,丟雜物不能假手於人,為決定物品的去留,我們無可避免反問自己此物是否值得留下。分辨出甚麼已不能反映當下的我,例如熱衷的玩意或衣着風格等等,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很多主張用丟掉雜物作為手段(而不是「收納」)去整理家事的書刊,都不約而同指出,丟東西帶來的益處不只是清掉雜物換來窗明几淨的生活環境,而是令人的身和心都輕鬆,卸下不少無形的壓力。

當心裏更清楚自己的需要時,焦點自然能夠對準目前,既不是「從前曾經」,也絕非「也許將來」,某程度上也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踏實修習。

只要心愛

人是感情的動物,除了用理智判斷物品是否必需,我們有時也會取出感性的尺,以個人喜好來審視物件的去留。

這讓我想起四字詞「怦然心動」,日本作家兼整理顧問近藤麻理惠主張取出每件物品拿在手裏觸摸感受,用當刻感覺是否心動作取捨判斷,相信喜歡的東西會給我們帶來喜悅的能量。

這方法也讓人專注於現在,而瞬間的判斷,有助我們丟掉過去捨不得丟的東西,鍛練出更敏銳的感覺。

有時候,某物件寄寓了一些我們捨不得放下的感情,而覺得丟物很為難,理智一點去想,物件掉了,感情仍留在心中,正如想與不愉快回憶割席而丟東西,深刻感受並不會馬上隨物品消失而去。

佐佐木將兒時照片數碼化、在送走古董相機、影音器材之前拍照存檔,往後卻不曾拿出來看一眼,可見感情早已逝去,物品只是早該處理掉的雜物!這令打理家事更省時,也以「現在式」來認識自己。

減物瘦身

作者說因為減物而瘦了 10 公斤,因為在丟棄雜物的過程中常常反問自己該項物品對自己的意義,久而久之也能認清自己的欲望,進而巧妙控制,甚麼是需要、甚麼是想要都心知肚明。

物欲如是,食欲和食量也如是,由於知道「這些就夠了」是怎樣的感覺,暴飲暴食不會帶來滿足感,自然可以瘦下來。

...................


【延伸閱讀】

Greg McKeown,《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詹采妮譯,天下文化,2014 年 9 月。

*Essentialism(專準主義)是學習取捨,化繁為簡,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待你過的生活。

﹏﹏﹏﹏﹏﹏﹏﹏﹏﹏﹏﹏﹏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作者:佐佐木典士

繙譯:游韻馨

出版:三采文化‧2016 年 3 月